“高校素质导师制的理论及其实践模式研究” 荣获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2-05-09 阅读:

2018年,中心主持完成的《高校素质导师制的理论及其实践模式研究》成果荣获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素质导师制是在改革传统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基础上创建的一种以素质导师为专门队伍的大学素质教育新型育人制度。素质导师以培养大学生通适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为目标,以“六导六督”为基本职责,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大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通适素质拓展师、测评师五种角色为一体。素质导师专职于大学生通适素质的培养教育,其职能主要表现为“六导六督”:“六导”即对大学生进行人生引导、品德教导、心理疏导、学业、就业、创业指导;“六督”即督促学生“三创”( 创意、创新、创业)、“三能”( 能认知、能内化、能践行)、“三习”( 预习、复习、练习)、“三问”( 敢问、勤问、善问)、“三多”( 多读书、多实践、多交流)、“三省”( 内省理想信念、自省品德修养、反省言行举止)。

                   

该研究举全校之力,历时十多年,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育人成效方面,学生思品素质整体提升,身心素质不断增强,创新素质显著提升,校园文明蔚然成风,优良学风逐渐形成,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在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素质导师的职业认同感逐步增强,队伍稳定,结构合理,作风优良,职业定位明确,涌现出一批素质导师典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素质导师队伍逐步形成。近年来,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3314项,其中德国IF设计奖3项、红点奖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大赛、算量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一等奖60余项。学生参加各类大赛获奖的质和量在湖北省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