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12月14日消息(记者 鲁信 报道)“该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12月13日下午,“高校素质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教学成果鉴定会在武昌理工学院图书馆六楼会议室举行,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对该教学成果进行了审阅、质询和评议,一致通过该项目的评审,并推荐该成果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定。
“高校素质导师制理论及其实践模式研究”是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由武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涂方剑教授主持,校党委副书记王海涛等参与。素质导师制是为实施素质教育而创建,以素质导师为专门育人队伍,以培养学生非专业素质为专门职责的新型育人制度。课题组在对素质导师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今年8月,《大学素质导师制理论与实践》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对素质导师制探索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该项目针对高校教育重知识轻素质、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养以及育人队伍的碎片化和育人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测评理论入手,提出了素质导师概念,明确了素质导师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创建了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系统的素质导师制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素质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该项目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德育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评价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创新,推行了“专业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的三维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模式、开发-内化-创新的教学模式、成功素质教育自主学习模式、素质学分制的评价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措施,有效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该项目在武昌理工学院进行了十余年的实践探索,促进了学校育人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非专业素质明显提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高校素质导师制理论及其实践模式研究”教学成果鉴定会上,项目组负责人、武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涂方剑教授做了项目研究成果汇报,他从“项目研究概况”、“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成果创新点与特色”、“成果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翔实全面的介绍。
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雷万鹏教授主持鉴定会,五位与会专家认真审阅了“高校素质导师制理论及其实践模式研究”教学成果资料,听取了项目总结报告,查阅了呈报的基础材料及支撑材料,考察了项目的实践成效,认为项目组提供的评审资料齐全,数据真实,成果客观,符合评审要求。与会专家经质询和讨论,形成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创建的“素质导师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有特色、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育人体制的改革创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的重大突破,为我国高校推行素质教育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定,该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鉴定委员会一致通过该项目的评审,推荐该成果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定。
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教授出席教学成果鉴定会并致辞,常务副校长王元璋教授、校长助理何兴亮教授、学校顾问吴开胜教授、校党委副书记王海涛博士以及教务处、高教所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参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