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奠定民族复兴坚固基石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8-10-30 阅读:

 
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和阐明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进程的规律性认识作出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旺发达了,才能为党的事业提供接续不断的青春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国际国内新形势下,面对不断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开放的新格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事业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发挥更关键、更持续可靠的作用。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把我国从教育大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地基牢靠了才能起摩天大厦,根基深厚了才能有根深叶茂的大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基础还是在教育。教育通过知识和文化的传承创新,培养具备更高素养和能力的人才,从而达到塑造未来的历史性功能。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主要的是依靠掌握新知识和高技术的人才。新时代的教育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没有教育的先行一步,人的素质就不可能得到代际之间的提高;没有人的素质代际之间的提高,也就无法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只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才能持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雄厚的人力资源。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就要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和技术培训,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就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在尊重青少年个性基础上让每个人都得到尽可能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人才是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最重要的资源。生产力的提高,有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必须有足够的量,我们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人才”的范畴本质上不是人的数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素养的提升;同样数量的人,具备不同的素质就会有不同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了高素质的人,同样数量的人就可以干出不同样的事业来。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产业的更新、新业态的出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把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实现的全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风尚,通过发展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引导全体国民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用科学战胜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反对各种伪科学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先发展教育,才能把我国从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只有教育强国才能真正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先发展教育,才能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只有实现了教育现代化,才能实现人的现代化;只有实现了人的现代化,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从而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可靠保障。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经济”已经大大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现代科学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给社会生产、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科学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民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这些都需要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都需要在教育领域下“先手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制定和实施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着力抢占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制高点。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展开贸易摩擦,目的就是遏制中国在科学技术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发展势头,以便维持美国在科学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等方面的领先,维护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权。美国对中兴的惩罚措施以及对中国人才政策采取的压制手段,从另外一个角度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科教兴国战略对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意义。面对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传播上占相对优势的压力,面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叠加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既能够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类有用人才,又能够直接参与技术创新和产业更新换代的研究工作。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加快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持续不断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科技竞争力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先行作用,努力培植科教兴国的人力和智力基础。在当前,更要着重办好各级各类教育,为国家的近期发展和长期稳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我们不仅要加强基础教育,而且要实现平等、普惠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办好普通教育,而且要办好职业教育,提高生产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们不仅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注重人才的培养,而且要重视高等教育创造性的科研工作。为此,我们应该尽快地建立起高科技企业参与教育的机制,使科技产业和教育实现双向对流的相互促进功能,既能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手段,又能够为持续的、长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今天的教育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知识、技术、文化、人才,从而提供促进当下社会发展的效益,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的孕育基地。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的发展需要就逐渐上升到突出的地位。无论是提高文化品位,还是参与公共事务,都需要更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则是关键。可见,我国教育领域中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向更加公平、更加普惠、更高质量转变,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当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必须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着力补上短板,夯实义务教育这个根基,强化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乡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提速降费、网络建设方面给予特别照顾。为什么我们必须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呢?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发展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自由而公平的发展,这就需要更加公平、更加普惠、更高质量的教育,才能满足人民对发展的需要,这正是教育均等化的真谛。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必须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加快落实以创新为主导的新发展理念,实现社会高质量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最初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多地是靠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通过后发优势实现我们的快速发展。四十年的探索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进入中高收入水平的国家。下一步发展,我们当然还要继续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但是必须转向以自主创新发展的路径,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已经不可能再主要靠学习借鉴别人来推动发展了,这就要靠教育的现代化促进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这就是说,我们必须从过去主要靠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发展自己,转变到以原始创新来发展自己的道路上来。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往往通过生产要素量的扩展来驱动发展。当然,在一定的意义上,这个发展阶段也是无法超越的。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到了一个拐点,不能依照原来的模式继续维系下去了,必须转换发展方式。所有这些都需要教育优先发展来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活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实际上,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具有牵引功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反映了时代的声音、人民的意愿,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解决好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制度创新,这就需要教育先行一步,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人才。教育发展了,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高质量的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把我国从教育大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从而为民族文化振兴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持久动力。民族文化的振兴首先是民族自信心的恢复,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要以民族文化的定力为基础。教育优先发展了,才能有教育自信。教育自信了,才能培养有民族文化自信的人。我们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民族的振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崛起,这是一个民族道德的升华和影响力历史性的迸发。为了振兴民族文化,就必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让青少年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我们坚持扎根中国办教育,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一定能够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重大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教育塑造未来的基础性作用。
总而言之,只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越来越多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就是为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奠基。
 
         【作者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天行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