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新人培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的新人培养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这一重要论断和“塑造新人”的这一简明表达。这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大使命,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重要发展,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集大成表述。时代新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爱国奋斗精神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强国一代。塑造新人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
一、“塑造新人”论断的提出
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即“塑造新人”这一命题,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这个时代大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这样描绘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有学者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五个时代”,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而实现强起来的五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它回答了“向何处去”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所决定的,是由基本实现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激扬每个中华儿女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激励受教育者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做基本实现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卓越贡献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历史新方位,聚焦于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实践进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基于这样的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崭新论断和重大命题。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塑造新人”这个概念。从“塑造人”到“塑造新人”,虽然字面只是增加了一个“新”字,却点明了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道出了新时代教育的重大使命。
二、“时代新人”的标准与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了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习近平总书记对不同群体提出过具体要求。比如,针对干部,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字“好干部”标准;针对教师,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针对军队,提出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要求;针对青年,提出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要求,等等。对于“时代新人”的标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怎样培养人”提出了六个“下功夫”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推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该具备以下六条基本标准:
坚定的理想信念,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即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高尚的品德修养,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宽广的知识见识,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懈的奋斗精神,即具有高远志向,敢于担当,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全面的综合素质,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审美和人文素养及劳动精神,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以上六条时代新人标准,除了传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外,还增加了对情感素质(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志素质(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更高标准的建设人才,要求塑造更多更符合要求的时代新人。
概括说来,时代新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爱国奋斗精神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强国一代。有学者把时代新人的内涵进行了细化分析,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时代新人’是集诸多品质于一身的现代复合型人才,即有理想与立足现实有机统一的实干家、有本领与服务人民有机统一的奉献者、有担当与全球视野有机统一的搏击者、有自信与开拓进取有机统一的奋进者、有道德与政治意识有机统一的坚定者。”也有人认为,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就是要实现“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有机统一、价值认同和价值转化的有机统一、‘顶天’理想和‘立地’实干的有机统一、坚守规范和勇于创新的有机统一、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的有机统一、中国贡献和世界贡献的有机统一”。我们认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该是:理想信念坚定者、强国担当奋进者、改革创新开拓者、新风正气践行者。总之,“时代新人”要具备报国精神情怀、强国担当能力、世界引领意识。
三、“塑造新人”的途径与方法
人的一生需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塑造新人”的目标、思路和方法上各有侧重。
学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门能力。针对学校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为塑造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处在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校要着力培养其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育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特质的职业精神,使学生立志成为“大国工匠”。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校要着力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精英人才和未来开拓者。
社会教育以“以文化人”为目标,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时代新人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但指在校学生,还包括新型农民、新型工人等。对于非在校群体,塑造新人的任务大多通过社会教育进行。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社会教育主要以“以文化人”为目标,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行为实践、文艺演出、文化作品等方式,开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都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持续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传递正能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开展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家庭教育以品德养成为目标,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行。针对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一”的观点,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长的教养,就是孩子的起跑线。高尚品德必须从娃娃抓起,父母要对孩子进行道德启蒙教育,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家庭成员都要养成良好的举止行为习惯,培育良好家风家教。
【作者郑永安、孔令华,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永安为党委书记】
[本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系列专项“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