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4期(总第3期)民办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工作简报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8-04-08 阅读:

湖北省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6年第4期(总第3期)
武昌理工学院民办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编                       2016年12月
   
*              中 心 简 介
*              中 心 事 记
*              研 究 项 目
*              研 究 成 果
*              研 究 动 态

 
中心简介
 
 
基地建设计划专家组论证意见
受湖北省教育厅委托,专家组于2014年4月14日在武昌理工学院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建设计划进行了现场论证。专家组听取了中心负责人关于建设计划任务的汇报,并进行了现场考察,经过质询与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一、武昌理工学院在大学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十多年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前期成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素质教育理论体系,创建了素质教育“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素质导师制”和“素质学分制”等实践模式。学校的“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依托该校立项建设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较为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该中心确立的“基础理论研究”、“实践模式研究”、“应用推广研究”三个方向,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中心建设目标明确,建设思路清晰,保障措施得力,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规范,经费投入充足。符合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标准和基本要求。
三、在大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符合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该中心理论研究方面的前期成果和实际模式具有普适性。为使该中心的研究成果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建议中心名称去除“民办高校”,改为“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支持意见
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早在2009年11月,学校就作出了《关于深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组建并培育“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的决定》,创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培育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组织领导与分工,凝练了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提出了培育与建设的基本要求。培育与建设期间,该中心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下一步,学校将根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和《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试行办法》,一如既往地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支持“中心”开展体制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支持“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和网站建设,改善用房条件,增加仪器设备;每年投入250万元,支持“中心”开展科学研究和引进人才;支持和指导“中心”完善组织机构、合理使用经费、规范管理行为。督促“中心”按照《建设计划任务书》确立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卓有成效地建设,争取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中心事记
 
 
 
1.10月3日,按照《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试行办法》有关基地开放基金项目的规定,武昌理工学院高教所启动2017年度武昌理工学院民办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重点项目招标工作,此次招标共设招标项目四个: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思品素质培育的途径、方法及规律;思品素质测评。
2.10月21日中午,高教所在行政楼六楼接待室召开了兼职科研人员座谈会。参加此次座谈会的领导和科研骨干有:学校顾问吴开胜教授、校党委副书记王海涛、教务处长李继宗、宣传处长邓万民、蔡贤浩教授、余澄清教授、吕西萍教授、王敏教授、柳立生教授、王煊教授、龚义成副教授等。
3.11月4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重大攻关课题(16ZG010)“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以武昌理工学院实施‘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为例”开题论证会,在武昌理工学院图书馆六楼会议室举行。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李友玉,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吴平,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斯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涂艳国,武汉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叶芃,汉口学院校长吴崇恕组成的专家组成员莅临出席。武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涂方剑教授主持会议,常务副校长王元璋教授、校长助理何兴亮教授、校长助理彭元杰教授、校长助理刘铭华研究员、校长助理杨伦教授、学校顾问吴开胜教授以及高教所、教务处、信息工程学院等学院、处室领导参会。
4.中国高教学会13.5重大攻关课题开题报告会于11月22日在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举行,我校校长赵作斌教授主持的“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以武昌理工学院实施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为例”的重大攻关课题名列其中,武昌理工学院高教所所长颜海教授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代表赵校长在会上作了课题报告,并听取报告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此次课题报告会的召开,标志着这一重大攻关课题研究正式启动,课题组将认真听取入会专家的意见,精心谋划,认真研讨,大胆求证,保证按计划进度,高质量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5.截至11月28日,高教所共收到“民办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重点项目招标”申报书5项,其中3项为“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2项为思品素质测评。高教所将于12月底集中组织现场答辩,对中标者给予资助。
6.12月5日上午,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2016年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行政楼会议室召开。我校高教所所长颜海教授出席会议。此次会议由共青团武汉市委副巡视员,现代少年报总编辑王伟宁副会长主持。会议对下届研究会领导成员候选人进行了推荐选举,我校校长赵作斌教授作为研究会副理事长也在推荐候选人之列。
7.12月13日下午,“高校素质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教学成果鉴定会在武昌理工学院图书馆六楼会议室举行,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对该教学成果进行了审阅、质询和评议,一致通过该项目的评审,并推荐该成果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定。
 
 
 
 
 
 
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
主持人
课题类别
项目代号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以武昌理工学院实施“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为例
赵作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攻关课题
2016ZG010
新形势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路径、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大学素质学分制研究
赵作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大学素质教育专题研究课题
CALE201647
高校“全息育人模式”探索
赵作斌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
2015GA062
 
研究成果
 
 
 
涂方剑,王海涛著.大学素质导师制理论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王海涛.素质导师制:高校素质教育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16-11-14005.
 
研究动态
 
 
1.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委员会理事长时龙,2016年11月22日,在《光明日报》刊发文章《不能以精致的应试教育掩盖学习能力的发展》。他认为,人的素养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基础素养,一个是核心素养。基础素养是基本要求,核心素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那部分。道德素养和学习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习能力是教育的根本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属性与学生自身潜质的统一。教育改革与发展涉及诸多领域,提升教育质量及学生学习能力是中心领域和根本任务,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都是枝节的进步。因此,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
2.11月24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发文《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教师该如何应“变”》。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据此,文章认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做到:从知识至上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关注“教什么”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从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到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3.11月28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中国顶尖高校探索“国际校区”模式》的文章,文中提及了清华和浙大在建设国际校区中的成果。并指出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一个教育机构回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体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闵维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向前推进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所有基本要素,诸如科学、技术、知识、人才(包括师资和生源)等,也都在跨国界地流动,跨国界地组织。因此,教育国际化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一个教育机构回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体现。
4.12月10日,第七届“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6年会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次年会以“教育创新驱动与智造中国”作为本届年会之主题,通过智能社会的教育挑战、在服务中国中创新教育、在创新大学中培养新人、智造中国的教育使命四个主题的研讨,为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供借鉴的思路。
5.12月16日上午,南京大学与全美在线(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ATA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考试理论与测评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ATA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肖风及各部门负责人,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及相关院系、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海内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本次会议设置了“数据+教育”、“数据+人才招聘”、“数据+人才评价”三个分论坛,相关领域专家分别做主题报告。在研讨会圆桌对话环节,与会代表就高校人才选拔、自主招生、人才招聘、人才评价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度交流。